4月7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安徽省当天就收到群众举报,反映滁州市凤阳县机动车拆解行业环境污染严重。督察组对此十分重视,结合前期摸排到的问题线索,立即前往现场开展督察,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2013年以来,凤阳县就曾因报废汽车非法“再利用”,废旧车拆解市场低价售车等行为被央视多次点名。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就有群众反映刘府镇机动车拆解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此次督察期间,群众又再次投诉。几年来,凤阳因报废汽车拆解而引发的风波为何一直无法平息?带来的环境问题为何没有根本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缘何留到了此次督察期间?
凤阳现在还美吗?
汽车在高速路上疾行着,即将抵达的终点就是滁州市凤阳县刘府镇。
“看,那些车肯定也是非法组装的。”刚驶入刘府镇,指着窗外路边随处可见的拼装车,督察组人员断言,“这是我们第二次来现场查看,第一次是3月底,当时路的两侧公然摆放各种拼装车和拆解下来的废旧零部件,满地油污。”
“往里面走,家家户户都有,而且很多都是事故车。”督察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完全没有在意过这些非法拆解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利益为先,于他们而言,这只是一个谋生手段而已,但给这片土地留下的,是难以抚平和治愈的伤疤。”
说话间,车辆从路边门房的侧路拐进了一条狭窄胡同,路旁随意堆砌着报废的机动车和拆下来的零部件,这便是皖东废旧汽车回收拆解中心现场。
图为皖东废旧汽车回收拆解中心现场 中环报记者周亚楠摄
看着这样的画面,不禁想问一句:凤阳现在还美吗?
问题缘何留到现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凤阳县刘府镇就是全国著名的报废机动车集散地,机动车拆解是该镇的传统产业,最初是由当地村民为了谋生自发形成的,规模之大全国少有。
“我刚到凤阳县任职时,就听说刘府镇号称‘中国三汽’,机动车拆解行业还是非常有名的。”凤阳县原相关负责人告诉督察人员,“当时并没有要求开展针对机动车拆解行业的专项整治。”
“这边的拆解行业分为两部分,很小的部分是经过审批的正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部分是园区外各乡镇街道屡禁不止的各种散户、小作坊、汽修厂等等。而非法拆解给的市场回收价格会比正规报废汽车企业给予的价格高,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督察人员说。
图为报废汽车拆解产业发展模式图
“我到这里的时间还不长,认识还不够深刻,看到以后觉得可能只是收废品收破烂的,很难清理干净,没往非法机动车拆解方面去联系,工作上思想上都重视不够。”凤阳县现任相关负责人表示。
刘府非法拆解点众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走进皖东废旧汽车回收拆解中心,除了视觉上的冲击,味道也很刺鼻。“这块地方上次来的时候地图上测绘一下,一共110亩左右。”督察人员拿出无人机,准备在中心上空再飞一次。
图为皖东废旧汽车拆解中心内小作坊 中环报记者周亚楠摄
图中类似的小作坊在皖东废旧汽车拆解中心内还有很多,“这里面都是一些个体户,露天拆解是常规操作,简易的集装箱里摆放着部分零部件,拆解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防治设施、措施。”现场查看时,督察人员说。当被问及被拆解车来源于哪里时,厂区内的一位个体户说道:“这些车都是公司里面报废的。”
资料显示,在报废汽车切割、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粉碎残余物,如铅、汞、镉、六价铬等,这些残余物堆积后,若是处理不当,随意排放,会扩散进入大气、土壤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这里,报废车的利用率很高,把旧的零部件拆一拆、换一换、拼一拼,再喷个漆,就跟新的一样,连发动机识别号都能重新做,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走到一个露天喷漆房,督察人员指着一辆刚翻新完的车说道,“现场喷漆的味儿还在呢,看这个轮胎也是刚喷过的,这车也都是新组装的。”
图为露天喷漆房内喷漆翻新的拼装车 中环报记者周亚楠摄
偷梁换柱下乡,改头换面上路。“很多买主看重的就是价格便宜,拆解下来的零配件也会被卖到各种汽车修理厂,货源需求很稳定。”这些报废车重新拼装以后,以所谓的翻新车再度流向市场,就像一颗颗奔跑在路上的“定时炸弹”,不仅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给道路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报废车本身已不符合道路行驶条件,被再次改装后进入路面行驶,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2019年发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以及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委发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均明确规定,未经省商务部门资质认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
皖东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内存在大量作坊式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点,当被问及是否开展过日常检查时,县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回答:“不知道皖东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也没有开展过日常检查。”
除皖东废旧汽车拆解中心外,督察人员在s310省道附近一处点位也发现,拆解的废旧零部件散乱杂放,拆解过程产生的废机油均没有收集,拆解点油污遍地。督察人员随即让当地相关负责人进行采样检测,抽样监测数据显示,化学需氧量浓度为443毫克/升,石油类浓度为962毫克/升,分别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21.2倍、19239倍。此外,废机油等直排雨水管网流入周边河道,污染水体。督察组在刘府镇刘西宾馆附近雨水管道内采样监测显示,石油类浓度为7.33毫克/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145倍。
记者跟随督察人员走进万通停车场,可以看到废铅酸蓄电池露天堆放;在凤阳县货物运输车辆综合治理执法大队附近,拆解的废物也随意丢弃,无任何处置措施,环境风险隐患十分突出。
在九龙村,很多报废的车辆随意占用农田,现场一片狼藉,其中还有很多公交车辆。经初步排查,部分拆解点占用耕地99亩,其中基本农田11.8亩。
在督察组现场督办后,短短几天时间里,滁州市及凤阳县有关部门在刘府镇街道公路两侧及周边农村就已经排查出159家以物资回收站、汽车维修厂、停车场、农民合作社等名义存在的无资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点。
“我局在日常检查中也陆续发现过非法机动车拆解情况,这些拆解点既没有相关环保审批手续,也没有任何污染防治措施,露天粗放作业,但在现场执法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当事人不配合调查,下达的法律文书也拒签,最终导致执法终止。”面对督察人员的问询,凤阳县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唯一合法企业“洪武”是否依规?
滁州市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依托滁州市洪武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武公司”)而规划建设的以报废汽车拆解、利用和零部件再制造等循环利用项目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园区,也是刘府镇乃至滁州市内唯一一家有正规审批手续的拆解企业。
“洪武公司其实最早就是发家于皖东废旧汽车拆解中心,那个时候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一堆非法小作坊围着一个合法企业,大家一起干。”督察组人员告诉记者。
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督察组一行来到了洪武公司,记者看到,园区内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报废汽车扎堆,有大型货车、小轿车等等。
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期间,洪武公司因拆解过程中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被群众多次投诉,这些投诉均按规定转交滁州市查处。2019年8月滁州市认为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对有关信访问题予以销号。“省里交办有关问题到市里,我们市商务局是牵头验收单位。凤阳县委、县政府提交验收申请后,我们组织市生态环境、公安及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现场核查后出具验收意见,予以销号,并将有关材料报送市整改办。”滁州市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查阅资料显示,2018年3月,原凤阳县环境保护局对洪武公司进行现场调查发现,该公司部分报废汽车拆解产物露天堆放,未入库无防治措施,限其2018年5月前完成整改。2019年11月,凤阳县生态环境分局因该公司废钢材、废汽车零部件等露天堆放,未采取密闭、覆盖等防尘措施而对其开具《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其立即对废钢材采取密闭或覆盖措施。
此次督察现场发现,该公司拆解后的含油废钢仍露天堆存,雨水冲刷导致遍地油污,厂区外电缆沟内充斥着本应该纳入危险废物范畴严格监管的废机油。部分污水外排至厂区外雨水管网,采样监测显示,雨水井内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420毫克/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70倍。
督察指出,凤阳县委、县政府对第一轮督察交办的群众信访问题敷衍应对,整改不实,随意销号,对机动车非法拆解问题管控不力、长期放任,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滁州市及有关部门未依法履职,对机动车非法拆解问题监督管理不到位,放任非法机动车回收拆解点长期违法生产经营,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存在明显失职失责情形。
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是“变废为宝”的静脉产业,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可以弥补原生资源不足,利用不好反而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此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之后,如何切实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保证整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不再重蹈覆辙,真正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凤阳县委、县政府及滁州市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周亚楠)
来源: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