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安卓-亚博全站首页 » 江淮一线 » 正文 »

淮南:建好保护区让“水中珍品”永驻-亚博安卓

千里长淮,滋养着两岸人民。淮河淮南段,出产“水中珍品”淮王鱼,为此,此地设立了“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2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淮南市及县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全程配合下,开展了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结果显示,淮河淮南段水质向好,淮王鱼保护区鱼类种群恢复迅速。

活动进行中,监测团队在预定的保护区点位,对鱼类种群结构及资源状况和鱼类栖息环境状况开展监测,采集水质、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样本,重点掌握鱼类种群组成、群落结构特征、优势种群和资源密度等重要指标。随着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将为科学实施增殖放流、加强资源养护及保护区禁渔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为切实做好淮河禁捕效果评估和生物完整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服务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生态大保护战略。

监测结果表明,在淮河干流淮王鱼保护区水域,鱼类水生生物基础数量巨大,鱼类资源显著增加。另外,还获得一些红鳍原鲌等以前极为少见的鱼类。红鳍原鲌对水质要求高,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此类鱼的种群数量、规模不断增长,直接显示出水质的持续向好。随着多年持续保护和增殖放流的开展,保护区鱼类资源种群恢复明显。

被誉为“水中珍品”的淮王鱼是淮河土著鱼类,喜好在溶氧多的岩石缝中繁衍生息,主产于淮河干流凤台硖山口,恰好这一带水中岩缝纵横,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河底为岩石底质,正好为其繁衍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条件。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喜食该鱼,并常以此鱼待客,所以该鱼被称为“淮王鱼”。曾由于淮河污染、酷渔滥捕等多种因素,淮河中淮王鱼已难觅踪影。2008年开始,淮南市渔政部门组织在淮河进行增殖放流活动,此后设立保护区,经过多年努力,随着淮河水质的好转,淮河中的淮王鱼又活跃了起来。

淮王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全长30公里,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核心区从凤台李冲回族乡的茅仙洞至凤台县淮河大桥,面积300公顷,河长10公里;实验区从凤台淮河大桥至潘集区平圩淮河大桥,面积700公顷,河长20公里。从2020年1月1日起,保护区实施全年禁捕。据了解,禁渔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一项重要制度,多年实践证明,实施禁渔制度,鱼类得到休养生息机会,可以正常生长和繁殖,渔业资源能够得到不断恢复。

2023年,淮南积极开展了淮河淮南段禁渔、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捕、增殖放流、渔业资源环境监测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淮王鱼保护区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增殖放流工作中,凤台县共计253.31万尾苗种放流到淮河凤台段水域(保护区核心区内),其中淮王鱼4.08万尾;潘集区在淮河潘集段水域(保护区实验区内)放流120万尾,其中淮王鱼3万尾;八公山区在淮河八公山段水域(保护区实验区内)放流4万尾……

2023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在长江十年禁捕及禁渔期制度执行中,全市上下迅速转入巩固提升、常态维护的长效管理新阶段,牢牢盯住“四清四无”目标,全市重点水域禁捕秩序继续保持稳定,禁渔成果得到持续有效巩固。全市积极开展渔政执法工作,出动执法船艇551艘次、水上巡查9430海里、路上巡查12341公里、暂扣钓竿242根、收缴地笼135节(约1300米)、收缴虾笼177节、收缴刺网76条(约7000米)、放生鱼获物近2000公斤、清理涉渔“三无”船舶10艘,开展罚没物品集中销毁活动2次。

淮南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长期对淮河淮南段开展渔业资源环境监测,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可以提出针对性管理策略,对加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争取早日建成“水清、鱼肥、岸绿、鸟飞”的绿色、活力、美丽淮河,让保护区“水中珍品”淮王鱼永驻长淮。(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张宇清 摄影报道)

原标题:建好保护区 让“水中珍品”永驻长淮

来源:淮河早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站地图